8⽉4⽇,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北京⼴播电视台共同打造的创新北京特别节⽬《科学汇客厅》在BRTV纪实科教频道播出,⾸钢科学家降向冬及科研团队成员围绕“中国制造材料先⾏”展开了⼀场深度对话。

节⽬中,降向冬从突破⾼温合⾦瓶颈铸就⼤国重器“中国⼼”、深耕芯⽚材料实现关键材料国产化、⻘年担纲共铸特种⾦属材料强国梦等⽅⾯,与⼤家分享了北冶公司在摆脱进⼝材料依赖、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关键材料国产化、⿎励⻘年⼈才⼤胆创新的⽣动案例。

在节⽬中,降向冬介绍了铸造⾼温合⾦⺟合⾦的超常之处。配以涂层和冷却技术,这种材料能够承受⾼达1500℃以上的极端温度,是航空发动机和重型燃⽓轮机涡轮叶⽚的关键材料。为了实现这⼀材料国产化,北冶公司的研发团队通过⽆数次实验和⼯艺优化,最终实现了氧氮硫杂质元素质量分数控制在百万分之⼗以内世界先进⽔平。这⼀成果不仅彰显了北冶公司在⾼温合⾦领域的深厚实⼒,更为我国⾼端装备制造业的⾃主发展提供了有⼒⽀撑。

在芯⽚材料领域,北冶公司团队同样取得了令⼈瞩⽬的成绩。他们成功研发了芯⽚的关键材料,即芯⽚的载体——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并实现了完全国产化。这⼀成果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更为我国芯⽚⾏业的⾃主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研发过程中,北冶公司遇到了带材平整度控制这⼀世界级难题。他们在认清科学机理、掌握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设备改造创新攻克了带材平整度控制难题,最终实现了带材的完全平整。这⼀过程中,北冶公司不仅展现出强⼤的技术创新能⼒,更彰显了为⾏业、为国家勇于担当的精神⻛貌。

降向冬在节⽬中表示:“企业的未来在于年轻⼈,国家的未来更是如此。”北冶公司注重培养⻘年⼈才,⿎励他们⼤胆创新、勇于担当,为北冶公司的持续发展注⼊了强劲动⼒。

据悉,北冶公司作为新材料领域的⾼新技术企业,深耕材料领域六⼗余载。从“北⽃”星载原⼦钟磁屏蔽装置到⾼温合⾦GH141丝箔材,从“航空发动机和燃⽓轮机”专项到重⼤仪器专项,从“神⾈”系列⻜船到嫦娥⼯程,北冶公司始终以国家重⼤需求和市场为导向,多次解决关键“卡脖⼦”难题,研发的多种新材料填补了国内空⽩,多种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平,实现了进⼝替代,为重⼤装备、国⺠经济重点领域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保障。其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成功替代了⽇本进⼝的同类产品,推进了芯⽚制造的⾃主可控,⽬前北冶公司已成为引线框架⽣产⼚商国际前⼆、国内唯⼀的供货商。围绕中国⼯程院2019年发布的制造业244种依赖进⼝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北冶公司⾃主研发了GH5605、GH3536、SG37A、SG37B等关键变形⾼温合⾦,实现了航空发动机刷式密封、W型密封、蜂窝密封的代际升级和国产化替代,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加速发展作出了贡献。